上海建工安装集团主编管道装配技术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近日,安装集团研发生产基地主编的《冷热源机房管道组合装配与设计》顺利通过专家审查。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标准设计体系完整、技术先进,创新性提出以法兰连接为核心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构建了冷冻机房管道从标准化设计、预制化生产到装配化施工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冷热源机房工业化建造领域的标准空白。
广泛适用各种机房
随着建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冷热源机房管道系统的标准化、预制化建设需求日益迫切。《冷热源机房管道组合装配与设计》这本国标图集,精准锁定机房的非压力管道系统,实现了对DN800以内的主管,以及DN450以内支管、水泵和板式换热器进出管道的全方位成品化设计。
当工程满足空间条件时,设计与施工人员无需再花费大量精力进行重复的深化设计,可直接依据该图集提供的精确尺寸开展工作。目前,经过项目实践与检验,该图集覆盖范围广泛,能够指导95%以上民用冷冻机房项目建设。
此外,图集以法兰连接为核心技术,深度融入模块化设计理念,为行业提供了一整套高效、精准的施工方案。同时,凭借标准化设计与预制化生产的特点,有效减少了现场施工工作量,降低了材料损耗,助力达成绿色建造目标,切实推动降本增效,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学架构三大板块
该图集秉持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组合的核心理念,科学架构三大板块,助力冷热源机房管道系统的高效建设。
规范尺寸,精细拆解管道组成件。复杂管道系统被细致拆解为标准化预制管道组成件、成品管道组成件和预制管道附件等。针对支管管件,以及管径在DN100至DN450的支管与DN100-DN800的主管连接部位,明确了精准的尺寸边界,有效保障施工精度。不仅如此,图集在给出基准尺寸值的同时,还提供了参考尺寸值,兼顾施工美观性,实现了规范性与美观性的有机统一。
定制方案,多元组合管道分段。在冷热源设备进出口这一关键部位,图集提供了多样化组合方案,并详细给出具体分段尺寸,极大减少了现场适配难度,施工人员可依据方案实现快速、精准作业,有效提高了施工便捷性与效率。
数据赋能,提前规避空间冲突。结合不同设备的多元组合方案,图集前瞻性地给出管道整体所占空间尺寸的基准尺寸值和参考尺寸值。设计人员在项目设计初始阶段,便能依据这些数据充分考虑空间布置,提前规避空间冲突等问题,为后续施工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贯穿从设计到安装实施的全过程详尽指引,该图集提高了设计单位有据可依、施工单位按图施工的双向协同效果,为冷热源机房的高质量建成提供了保障。
攻克四项技术壁垒
在《冷热源机房管道组合装配与设计》的编制进程中,团队凭借不懈创新与紧密协作,破解了诸多技术难题,为促进标准落地实施奠定了基础。
难点一:标准化与灵活性的平衡。想要让管道系统广泛适配各类复杂工程场景,在推行统一标准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巧妙保留、灵活调整空间。编制团队深入调研大量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创新性提炼出“基准尺寸”与“参考尺寸”双轨制。“基准尺寸”严格遵循安全合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底线;“参考尺寸”则充分考量施工实际,预留或优化空间现场施工,有效兼顾了标准化与灵活性的双重需求。
难点二:数据整合与动态适配。为解决管道组成件在采购与标准规范中的尺寸偏差问题,团队全面搭建数据库,精心整合设计、施工与供应商三方数据资源,构建起高效的数据交互平台。同时,通过在图集中标注“按实际采购调整”等弹性条款,确保了编制内容的科学性和实际可行性。
难点三:装配精度与现场焊接的协调统一。冷热源机房管道系统大多采用法兰连接,对装配精度要求极高,然而现场局部区域仍需进行焊接作业加以调整。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团队通过明确自由端调整位置,制定了严谨的误差控制方案,并精确规划焊接顺序、严格把控焊接参数,将装配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确保每处连接都精准无误,实现了高精度装配与现场焊接作业的完美协调。?
难点四:打破跨专业协作壁垒。由于设计、施工、采购等多专业需求相互交织,为打破信息沟通不畅、技术语言不统一等壁垒,推动编制工作高效开展,团队建立每周例会的制度,定期组织专项研讨会议,统一各专业技术语言,深度融合设计指导性与施工落地性需求,确保图集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能在实际项目中顺利实施,有力推动编制工作稳步前行。?
探索协同创新模式
为提炼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要点,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钻研,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专业能力,围绕项目初始阶段规划设计、施工环节精准安装、后期运行维护、系统退役处理等各阶段,深入剖析冷热源管道系统,确保各道工序环环相扣、高效推进。
期间,团队积极探索创新,全力打通跨部门协作流程,精心建立从设计到施工的反馈闭环机制。在设计阶段,设计团队充分考虑施工实际需求,精准制定设计方案;施工团队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反馈现场问题与改进建议,促进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完善。通过双向互动、紧密协作的模式,极大提升了项目执行效率,避免了因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工期延误与资源浪费。更为重要的是,该协作机制为后续同类项目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效协作模板,为推动行业整体协作水平提升,提供了新的借鉴。
近年来,研发生产基地依托研发、设计、深化、生产、加工、运输、装配于一体的管道智造完整服务链,先后为徐家汇中心T1塔楼、浦东机场旅客过夜用房、宁波中心酒店冷冻机房、上海大歌剧院冷冻机房、上博东馆冷冻机房、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等一批市内外重大工程,预制安装各类管道管件10万寸,并成功将管道构件精度从厘米级提高到了毫米级,打造了一批高质量机房,实现了大型机房安装速度与质量的飞跃。在不断总结施工经验的同时,致力于技术创新、编制标准、深化合作,主编了上海市安装协会《装配式制冷机房管道分段与安装技术标准》团体标准,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CESC标准《制冷供热机房管道模块化技术规程》明年也即将出版,实现了管道预制装配领域的技术、标准的“双引领”,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地位。
编辑:上海特协